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63篇
  674篇
综合类   1154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浙江省水稻种植制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86%,到2004年下降到34%,单季稻面积从14%上升到66%;常规稻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75%,到2004年下降到50%,而2004年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50%;随穗重型品种和杂交稻的应用发挥分蘖和大穗优势的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同时推广直播稻和抛秧栽培等节本省工技术。参照原水稻种植区划成果,根据现有水稻种植制和品种类型,将浙江省水稻种植区分为以下6个稻区:Ⅰ.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Ⅱ.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Ⅲ.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Ⅳ.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Ⅴ.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Ⅵ.浙西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并描述了各稻区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征、稻作制度、水稻类型、各季水稻种植面积比例及现有生产技术主要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2.
为给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蛋白的培两优288和低蛋白的培两优210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3种不同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杂交晚稻组合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晚稻蜡熟期和黄熟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组合和低蛋白组合上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在蜡熟期分别提高了11.41% ̄27.72%和7.96% ̄47.45%,功能叶中AK的活性在黄熟期提高了21.61% ̄163.76%;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在黄熟期分别提高了127.33% ̄175.36%和16.36% ̄89.13%。功能叶和籽粒中GOT和AK活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晚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使得(添加)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幅为1.61gkg ̄23.26g/kg;氨基酸含量的增幅为2.24% ̄44.09%。其中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9.20% ̄58.05%;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4.47% ̄66.36%。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探明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及不同农业利用措施等对土壤硫素状况的影响,在测定全量硫和有效硫的基础上,采用李成保建议的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不同稻作制土壤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出有机硫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以有机形态为主,约占土壤全硫的76.8%,无机态硫以吸附性硫为主,水溶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相当,不同土壤层次间,A层土壤各形态硫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各形态硫含量逐渐下降,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无机硫中吸附性硫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冬绿,冬油,冬泡。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与土壤全硫含量变化规律一致,高地下水位有利于各土层土壤硫素的积累及土壤粘粒矿物对SO4^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4.
1979~1985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以耙地并投入玉米秸或投入玉米秸和小麦秸代替传統的麦前翻耕法,结果表明,“少耕”和“培肥”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耙层土壤容重偏小,促进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使小麦、玉米增产。便耙秸还田延至三、四年,耙层下部的容重比对照偏大,耙层的容重亦逐漸大于对照,影响根系良好发育,小麦、玉米不再表现增产。据此,提出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方式中,將小麦播前翻耕的传統耕法改为耙、耕交替,即耙秸两年,翻耕一年的土壤耕作制。以改善土壤的营养和物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克服连续耙秸,土壤容重增大,有碍作物根系生育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5.
陈孟琼  朱金菊  黄萍  邹锦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6-16639
[目的]分析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灾害天气。[方法]根据2009年6~9月湘西北张家界干旱期间的气象资料,对这次夏秋连旱的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从中高纬环流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热带系统活动等方面,对这次严重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损失大、高温酷暑时间长,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历史上罕见。干旱期间(6~9月)的大气环流异常,北半球极涡偏弱,中心偏北,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巴湖附近和鄂霍次克海到我国东部沿海各有一长波槽,而贝加尔湖至中亚地区有长波脊维持;长波脊稳定在90°~110°E中亚地区。6月中旬~9月中旬,西风指数向高指数调整,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在高纬度锋区上的冷空气是沿纬圈方向以小振幅波动形式向东传播,很难越过45°N附近这一西风屏障到达较低纬度;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长期控制江南和华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酷热少雨,导致干旱迅速发展。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凡是在春、夏季开始出现明显增温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爆发的当年或次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量一般以偏少为主,偏少概率80%。厄尔尼诺年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再加上受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登陆的路径偏东或偏南,此类台风对缓解湘西北的干旱作用不大。[结论]该研究为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极端气候事件认识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测试了有机硫熏蒸剂大扫灭(Dazomet)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Wall.)根围几种主要病原生物:线虫、细菌和真菌的最低灭生浓度(MBC值)分别为≥7.8、≥31.2和≥125μg/mL。4种主要病原真菌: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 solani)、根腐病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t)、镰孢霉(Fusariumspp.)和黑斑病交链孢(Alternaria tenus)的MBC值分别为≥31.2、≥62.5、≥125和≥125μg/mL。钾-威百(K-Vapam)对线虫、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灭生活性与Dazomet相当。连作三七田播种前和移苗前用98%大扫灭粉粒剂20~40 g/m2和35%钾-威百液剂30~50 mL/m2进行耕作层土壤熏蒸处理,对三七出苗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杂草和线虫发生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0%~95%。播前处理比对照苗病发生率降低45.0%~82.5%,移苗前处理苗病发生率降低35.0%~50.0%。适当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时彻底的土壤毒气排除对提高药效和避免残毒对后茬药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7.
1987~1988两年在杭州采用莲鞭扦插法代替传统的种藕繁殖,结果表明,莲鞭扦插具有下列优点:1.节约种藕.扩大繁殖系数.加速良种繁育.2.提高藕田复种指数,3.延长嫩藕上市时间.4.所结的藕体大小比较均匀,适宜作种藕.  相似文献   
158.
直接施用秸秆增产作用的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2002年进行了直接使用秸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R2**≥0·85);在0~9000kg/hm2秸秆用量范围内,粮食产量随秸秆用量加大而增加,平均增产0·0747kg/(hm2·kg);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R2**≥0·99),配施秸秆可以提高施用化肥时的最高粮食产量或者降低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9.
麦棉两熟共生期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淮棉区主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3∶1和3∶2 式)共生期遮荫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叶位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叶位相同,变化趋势随遮荫程度增大而降低。与 3∶1式比较,3∶2式棉苗基部叶片叶绿素降解慢,叶绿素a/b 值增大,暗呼吸作用增强,其相应叶片有效捕捉光能的能力和生理活性提高。共生期遮荫降低了功能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CO 饱和点,可提高叶片在较低光2强条件下对光能的捕捉能力,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与常规棉比较,麦棉共生期3∶2式遮荫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0.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